近年来,湖南省新化县奉家镇着眼茶旅治三产融合发展,以千年茶文化为基底,以新化县“春风化雨润梅山 基层治理大提升”专项行动为抓手,依托镇、村、院落三级“民心茶室”载体,通过“干好三件事、泡好四杯茶”工作机制,创新党建引领“民心茶室+”治理模式,构建了党领导下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“三治融合”的乡村治理体系,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,奉家镇获评2024年“国家农业产业强镇”、孵化出新化县首个国家级龙头企业月光茶业、建成全市首家省级旅游度假区。
构建全域覆盖的茶室治理三级阵地网。构建“镇级茶室(指挥中心)—村级茶室(功能枢纽)—院落茶室(延伸触角)”三级治理网络。镇级茶室设在镇政府附近,作为全镇“民心茶室+”的示范点和指挥中心;村级茶室最初试点设立在渠江源村,用于召开三长会议、政策宣讲等;院落茶室因地制宜,选址在村民居住集中的小组内,便于村民日常交流和举办活动。
构建六位一体的茶室治理功能集成网。聚焦政策宣讲、矛盾纠调、发展产业三项核心功能,制定《“民心茶室”创建实施方案》,赋予茶室“宣传政策、收集民心、解决民事、平安稳定、发展产业、传承文化”六大职能,明确茶室要“干好三件事”(宣政策、集民情、兴产业)和“泡好四杯茶”(党群连心茶、警民贴心茶、产业稳心茶、宣传润心茶)。政策宣讲方面,通过“茶桌微课堂”等形式,及时向群众宣传政府工作动态和民生实事项目,以“茶香话家常”浸润民心。矛盾纠调方面,通过室长走访、群众参与调解,将上访化解在茶室前端。发展产业方面,依托茶室平台推广特色农产品,开展技能培训,促进村民增收。村级茶室更加侧重议事与咨询,通过“党群连心茶、警民贴心茶、产业稳心茶、宣传润心茶”四杯茶,强化党群关系、促进警民和谐、助力产业发展、淳化乡风民风。院落茶室则以传承与交流为主,通过“蒙学茶、孝亲茶、互助茶、友爱茶”四杯茶,传承家风文化,增进邻里情谊,构建和谐家园。
构建三级联动的茶室治理人才支撑网。奉家镇整合846名“三长”人员充实村级及院落茶室队伍,设立由党员领导、“两代表一委员”等组成的特邀室长制度。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与代表委员民意传导的双重作用,建立定期接访、民情直报机制,形成民意收集处理闭环,有效推动基层治理服务下沉。以村级民心茶室为主阵地,邀请专业人员常态化对茶室长队伍开展业务知识进行培训,同时定期开展民心茶室室长交流会,分享优秀室长工作经验与先进做法。积极实施村干部“走出去、引进来”战略,建立与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、油溪桥村等先进单位、地区学习交流机制,深入学习基层组织建设、集体经济发展、乡村治理、乡村建设、文明创建等好做法、好经验,做到“出去一批人,带回一批信息,引进一个措施,致富一个地方”。
诉求响应链:建立分级闭环的民生响应机制。按照“村民提—茶室办—群众评”的闭环流程,出台《茶室管理规范》《茶室服务指南》等制度,建立“民心地图”动态收集民生诉求,村民可以通过茶室当面说、三长走访说、意见留言说等多渠道反映,在茶室经由茶室长进行分类登记后,将任务分级委派至院落茶室、村级茶室、镇级茶室,并由三长及村“两委”协助、镇相关部门按照纠纷调解“五步法”、政策宣讲“三必须”等12项服务标准接单办理。办结结果公示反馈,最后组织评茶话会邀请群众评价,形成矛盾调处分级闭环。2024年至今累计化解纠纷232起(如宅基地争议、用水矛盾等),解决游客诉求40件,办结率达98%,群众满意率超98%。
协同治理链:创新多方参与的茶室共治模式。按需设置警务条线的“派出所茶室”和教育条线的“校园茶室”等品牌茶室,进一步丰富治理网络。校园茶室设在镇中心学校,开展“茶寿文化进校园”活动;警务茶室设在镇派出所户政室,定期举办安全知识讲座,成为乡村矛盾纠纷预化解的重要平台。“警蓝+茶香”“茶寿文化进校园”等条线品牌,与“镇、村、院落”三级茶室联动的块状布局,形成覆盖全镇的“民心茶室+”网络体系。同时,创新“特邀室长”机制,邀请党员干部、各级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民警等担任“特邀室长”,领导干部作为“特邀室长”进茶室上微党课80余次,开展普法宣传教育30余次,宣讲政策56次,开展产业培训45次,受益达5000余人;组织企业招商会32次,创客论坛6次;并定期举办“蒙学茶”“孝亲茶”主题活动,组织村民开展茶寿舞、茶寿知识竞赛;依托民心茶室开展的“茶寿生活进校园”活动,学校教师、学生自编自演展现奉家特色茶寿文化的“大美奉家”“茶寿操”等节目,以茶文化浸润童心,树立新时代乡风文明道德风尚。2024年开展文明活动20余场,推动乡风投诉率下降80%,无二冲院落获评“乡风文明示范点”。
数字赋能链:构建智慧互联的云端宣传平台。为深化“民心茶室+”治理模式的辐射效应,奉家镇着力打造“数字赋能链”,构建起智慧互联的云端宣传矩阵。通过选拔年轻干部组建“茶寿奉家编辑部”,收集记录微党课、民生茶话会、技能培训会的经验分享等,挖掘优秀室长带领群众共谋发展的鲜活案例。依托“茶寿奉家”微信公众号这一核心宣传阵地,以图文、视频等多元形式持续输出优质内容,生动展现民心茶室在乡村治理中的生动实践。一年来,平台累计发布180余篇正面宣传报道,以有温度、有深度的内容吸引超5000名粉丝关注,让民心茶室的“奉家经验”借助网络传播力“破圈”,不仅有效提升了民心茶室室长的荣誉感、责任感、归属感,更激发了群众主动走进民心茶室,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,在全镇营造出“共建、共享、共治”的浓厚氛围,让数字赋能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强劲引擎。
治理转场,实现了从“矛盾上交”到“源头化解”的路径突破。通过三级茶室网络体系,院落室长通过自家茶室开展茶话会收集民情,村级茶室联合人大代表工作室每周召开茶话会调解纠纷,镇级茶室统筹部门联动处理复杂问题,实现矛盾纠纷从“向上转移”到“向下扎根化解”的根本转变。2024年全镇实现信访清零,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5%,获《法治日报》报道为“新时代‘枫桥经验’的茶乡实践”。
产业转型,实现了从“单点突破”到“全链发展”的模式创新。民心茶室化身产业发展“孵化器”,通过“茶话会”搭建政企银农对接平台,推动紫金茶叶、世外山居民宿等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。一方面,在茶室开设“产业稳心茶”培训课堂,全年开展茶叶加工、民宿管理等技能培训30余次,培育“茶寿工匠”6人;另一方面,依托茶室打造“山货出山”展销窗口,组织周末茶寿集市、助农直播间等活动,2024年带动紫金茶叶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,形成“一片叶子带富一方”模式。
主体转换,实现了从“政府主导”到“全民参与”的动能突破。通过民心茶室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,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茶室直面群众,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、环境整治、助老扶幼等活动。在茶室倡导下,群众从“被动接受管理”转向“主动参与治理”: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《选对健康》栏目拍摄期间,村民自发组建“环境整治突击队”,3天内完成20公里道路清扫、10处景观节点布置;举办“茶乡春晚”“红色村武大赛”等活动时,群众自编自演节目占比达70%,乡风文明活动参与率提升至80%。如今的奉家镇,茶室内“共商发展大计”、茶室外“齐创文明乡村”成为常态。(毛译 段兢)